首页 > 科技动态 > 内容
清华大学4位教师7位校友当选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11-27 14:47:24     毛雪鸥[     ]

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在67位新当选院士中有4位清华教师和7位清华校友。

4位教师是:自动化系教授戴琼海、材料学院教授周济、土水学院教授张建民、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教授董家鸿;7位校友是:1987届工程力学系校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周志成,2003届工物系校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邓建军,1985届土木系校友、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岳清瑞,2000届水利系校友、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陈湘生,1984届环境工程系校友、江南大学陈坚,2007届经管学院校友、中国铁路总公司卢春房,2006届环境系校友、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王金南。 

四位教师,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分别是:戴琼海、周济、张建民、董家鸿。

戴琼海,1964年12月生,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年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1987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取得学士学位,1994年、1996年在东北大学先后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主持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十五”课题多项。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光学与显微、光场与计算摄像学、多视图三维重建与立体视频、合成视觉及其导航应用、压缩感知与稀疏表示理论及应用、图像(视频)检索及其挖掘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973)首席科学家。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周济,1962年10月生,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3年在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取得学士学位,1991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取得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在低温烧结软磁铁氧体和低温共烧陶瓷(LTCC)介质材料方面取得突破,解决了无源电子元器件片式化和集成的若干关键技术难题,为国内片式电感器和无源集成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提出了通过超材料与自然材料融合构筑新型功能材料的思想,在此基础上率先发展出了非金属基超常电磁介质等一系列新材料。发表学术论文369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4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

张建民,1960年3月生。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分别于1982、1984、1991年于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取得博士学位。从事土动力学及岩土工程抗震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30余年,其中1993年到1998年在日本清水建设从事地下工程抗震设计咨询及研究工作5年。率先将土工抗震从以往的只针对“土体”提升到注重各种“土体与结构系统”,紧密结合城市地下结构、高层建筑基础、高土石坝、港航与近海结构等工程抗震实践,研发了动力测试和动力计算两个技术平台,建立了以土体与结构一体化设计为核心的土工抗震理论与技术体系。主编国家标准《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参编设计标准6部。主要成果被国内外专著教材和设计规范采用,直接应用到70余项大型工程抗震设计,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2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首都劳动奖章、潘家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光华工程科技奖等荣誉。

董家鸿,1960年3月生,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1982年在徐州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3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获得博士学位。曾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从事肝胆外科工作,相继担任学科带头人16年。国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和肝脏移植专家,长期致力于现代肝胆外科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精准外科”理念,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作为当今中国肝胆外科的领军人之一,相继创建三家全国肝胆外科病终点站式诊疗中心和示范基地,打造了三支擅长复杂肝胆道病诊疗的精英团队,救治了数以万计海内外复杂危重肝胆病患。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87篇,主持制订11部行业指南。主编出版专著5部。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16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一等奖3项,以合作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七位校友,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分别是:周志成、邓建军、岳清瑞、陈湘生、陈坚、卢春房、王金南。

周志成,1963年6月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研究员。1987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取得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邓建军,1964年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03年,在清华大学工物系核技术及应用专业取得博士学位,长期在中国工程物理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从事强流加速器研究工作。

岳清瑞,1962年1月生。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1985年在清华大学土木系获学士学位。在工业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价、结构加固修复改造、纤维复材土木工程应用及细晶高强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陈湘生,1956年6月生。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1995年10月至2000年1月清华大学(在职)学习,获水利系岩土工程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主要从事井巷工程、地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专长于地层冻结技术,地层沉降控制技术和近接地铁建筑结构安全环境协同技术。

陈坚,1962年5月生。江南大学校长。1984年在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取得学士学位。长期从事发酵工程、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卢春房,1956年5月生。2005—2007年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3年—2016年,任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王金南,1963年生。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院长,国家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1986、1988、2006年分别在清华大学环境系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经济和环境政策研究,主持过近50个国家科研和国际合作项目。(摘自清华新闻网)